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西赣州:寻乌不寻常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赣州:寻乌不寻常

发布时间:2022/02/14 新闻 浏览:73

深入寻乌,发现这里处处不寻常。

这里红色成色足。9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开展了著名的社会调查,写出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圳下战斗、罗福嶂会议、罗塘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铭记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与前行足迹。

这里绿色怡人心。“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境内寻乌河每年流入东江的水资源总量18.3亿立方米,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同胞的重要饮用水源。寻乌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83%,空气优良率达98.7%。

这里产业顶呱呱。不仅“中国蜜橘之乡”“中国脐橙之乡”实至名归,亚洲规模最大的蛋品生产基地也落户于此,富民产业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故事;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后发势头不可小觑。

这里客家韵味浓。身处三省交界处的寻乌,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里交融,客家围屋、客家习俗、客家美食等客家文化元素在这里集聚;寻乌客家话成了中古汉语、宋官话的“活化石”,一句“(亻厓)系客家人”牵动着全球客家人的心。

近年来,在中央关心关怀和省市支持激励下,寻乌抓住中宣部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对口支援等契机,比照湾区优环境,凝心聚力谋发展,书写出一份又一份亮眼答卷:连续七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考评先进县,在最近一次全市项目大比武中,排位较前一年前移四位;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主要经济指标有4个实现“两位数”增幅、6个增速全市排位前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6年的41%提升至现在的50.43%……

最近,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寻乌调研时,点赞这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变化:寻乌不寻常!

不寻常的寻乌,正践行承与拓、平衡远与近、抉择舍与得、融合古与今。

承与拓: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践行是最好的传承

“一九三一年二月二日于宁都小布。”

那一天,38岁的毛泽东整理完《寻乌调查》文稿,写下了这句话,他满脑子都是9个多月前,在寻乌做的那次最大规模的调查。

当时,红四军攻占信丰县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把在农村没收豪绅地主阶级财产的政策照搬到城市,不仅影响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繁荣,而且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引起城市一般贫民的不满,并给了反动派造谣攻击的借口。

出现这种现象后,毛泽东格外重视,他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花了近20天的时间做了这个调查。他在后来的《寻乌调查》中写道:“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

为什么是寻乌?文中写道:“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

重回寻乌。2020年9月28日,一场“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寻乌县召开,全国各地的党史专家齐聚一堂。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在进行寻乌调查的同时,毛泽东对多年来从事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理论总结,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鲜明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重要论断,深刻阐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赣州市党史专家凌步机认为,《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这两篇著作,蕴含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为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犹如一道亮光,这次调查劈开了彼时党内思想之混沌,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

从寻乌调查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工作与发展,成了寻乌历届为政者的“必修课”。“履新第二天我就去了寻乌调查纪念馆,我感觉重任在肩,一刻也不敢懈怠。必须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的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充分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寻乌县委书记蓝贤林说。

2021年8月以来,一场以“寻乌再调查、思想再解放、作风再改进、发展再提速”为主题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在寻乌火热展开,全县上下的思想进一步被搅动起来,追赶跨越的步履愈加铿锵。瞄准深圳、东莞等湾区城市,寻乌上下高频次、多形式外出推介洽谈,几个月时间便签约项目15个,签约总金额106.8亿元;在谈项目18个,总投资金额132.4亿元。

令干部群众精神为之一振的,还有另一件事。

“讲活讲好寻乌故事,完全可以转换为竞争力。”寻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廖永强说,县里正在谋划,通过《寻乌调查》让全国人民认识寻乌、了解寻乌、深入寻乌。

如今,以毛泽东同志在寻乌的足迹为主线,以寻乌调查纪念馆为核心的“一馆七址”新建(提升)工程被提上建设日程,将被修缮恢复原貌,串珠成链,以圆大家重踏红色足迹的心愿。

远与近:劣势变优势,借站融湾,融入深圳两小时经济圈

有说,寻乌很“远”。它是目前赣南为数不多的仍未通铁路的县。

其实,寻乌很“近”。这个地处江西东南端的山区小县,位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是整个赣州乃至江西离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空间距离最近的地方之一。

有时候,远与近的相对概念,源于参照物的不同。

“赣深高铁通车后,寻乌同步开通了寻乌到龙川定制班线,依托龙川高铁站,实现借站融湾,跨入深圳‘两小时经济圈’。”寻乌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古浩介绍,下一步,该县还计划在龙川设立招商驿站,实现关口前移、招商便利、融湾提质。

虽打通了一条融湾的通道,但寻乌走向市内的交通不便,仍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在历史上,寻乌因交通区位优势而商贸活跃、经济繁荣。据《寻乌调查》记载,当时寻乌在与周边安远、会昌、梅县的贸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贸易中转站角色,会昌到梅县的稻米,安远到梅县的猪牛,以及梅县到会昌、安远的洋货,都要经过寻乌中转。

近代以来,随着水运的没落和公路运输的崛起,寻乌开始因交通闭塞而落后于周边其他县(市、区)。尤其当其他地方已进入高铁时代,寻乌仍在翘首期盼。

让寻乌人民望穿秋水的,要属瑞梅铁路。这条铁路的规划2012年写进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年来,寻乌县交通运输局“一把手”换了多任,每一任都为争取瑞梅铁路的早日开工进行着“接力跑”。

2021年11月,喜讯传来:瑞梅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了!寻乌有望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

与此同时,寻乌还一直在关注赣龙厦高铁、赣梅高铁的规划建设,试图搭上“便车”。在打通市内通道方面,正在积极争取实施寻乌南桥至安远三百山高速公路项目,力争把寻乌到赣州的车程缩短到1.5小时之内。

可以说,寻乌曾经的劣势在“边”,困难在“边”。长期面临着“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问题,沿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优质的乡村资源未能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

思路变,天地宽。寻乌如今的优势在“边”,出路也在“边”。寻乌发展的滞后性正在迅速转化为后发优势,边远封闭的劣势开始转化为对外开放的优势。

舍与得:泪砍“摇钱树”,呵护一江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香港同胞,我不后悔。”回想起多年前自己响应退果还林、泪砍脐橙树的事,寻乌县三标乡三标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黄圣松说。

登上寻乌县境内桠髻钵山顶峰,“一脚踏三县,一眼望两江”的美丽神奇景象呈现在眼前。

从桠髻钵山流出的清泉溪水,汇入东江,奔腾向南,泽润着“创新之都”深圳、“东方之珠”香港。

为了保证一江清水送粤港,多年来,寻乌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水源地。

寻乌素以“中国蜜橘之乡”“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闻名,赣南脐橙、寻乌蜜橘种植面积较大。考虑到种果所用的肥料有可能对水源地产生污染,寻乌成功动员了包括三标乡三标村在内的水源地周边村民退果还林。

寻乌县发改委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陈长鑫说,近年来,为了在东江源头新建太湖水库,东江源村、图岭村和半个长安村共计“两个半”的村民被整体搬迁,千余户村民舍弃“摇钱树”,进城当了新市民。

不管是退果还林,还是兴建水库,这都是寻乌为呵护一江清水做出的“舍”。

“得”的是什么?是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绿树环绕和百姓的好口碑、幸福感;是荣获“江西省绿色低碳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县等荣誉;是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由试点转化为长效机制,并已成功兑现了两轮的生态补偿资金。

对于迁离故土的寻乌县三标乡东江源村六旬老汉张开有来说,他也觉得自己“得”了不少。

摆上新鲜果盘、端出客家米酒……春节期间来到张开有的新家,他乐呵呵地招待记者一行。139平方米的移民安置房有4个大房间,敞亮通透,一家5口人,团圆温馨。

过去,他种植了千余棵脐橙树,辛苦劳作一年大概有10万元收入。因儿子在外务工,孙子孙女在城里读书,他来县城一趟要骑2个小时的摩托车,一家人很难团聚。现在进城当了新市民,就地工作、收入不减,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以前这个时候啊,可能还要在山上‘耙’果树。现在我儿子在家门口办了工厂,我时不时去帮忙打理下。还能领取失地农民社保金,一个月有1050元,且逐年上涨呢!”说起现在的生活,他一脸满足。

“那脐橙树可是摇钱树啊,一开始政府要我们砍掉树,搬出来住,说实话,有过舍不得。”张开有坦言。

百姓是最实诚的,肉眼可见的就业、就学、养老环境把他们打动了。政府用心调研、耐心做工作,带他们看安置社区建设,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安置政策,把工作做得细致、直抵心坎。最终,两个半村整体搬迁移民顺利完成,千余户村民融入新社区。

果业种植面积缩减了,产业怎么办?寻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潘有胜说,现在的寻乌,不再简单追求种植面积最大化,而是着力追求效益最大化,全力提升产业品牌,让寻乌果农的“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2021年柑橘产量23万吨、产值11.5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寻乌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脐橙、蜜橘)质量安全示范区。

除了果业,寻乌还瞄准其他产业发力。

谁能想到,几经周折、4年前才正式确定通用设备制造为全县工业首位产业的寻乌,已经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路径,实现产业快速集聚,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包装、永磁电机、空压机、水泵四大细分领域产业链。

谁能想到,亚洲规模最大的蛋品生产基地也落户于此?寻乌县德青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鸡项目两期全部建成后,预计总存栏将达300万羽,年产鸡蛋7亿枚。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

谁能想到,全国首个县域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落户寻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落户寻乌。

这些想不到,大大提升了寻乌的知名度。尤其是上述两个中心的落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留在寻乌,他们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城市未来最大的“变量”,让这座城市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都得益于中宣部、国家统计局对口支援,全国供销总社定点帮扶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帮扶,我们更要感恩奋进,借力打造寻乌客服经济集聚区,努力唱响‘做客寻乌、云服四海’客服品牌,让寻乌享受越来越多的数字红利,更加活力四射。”寻乌县商务局局长韩晓介绍,瞄准数字经济这片产业蓝海,寻乌正在谋划一盘大棋。

纵观寻乌的产业发展“取舍”之路,不难看出,它有意避开与同类县同质化的产业,拒绝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它能“得”到什么呢?或许是借道超车、一鸣惊人的惊喜。

今日寻乌,借力对口支援,乘着时代东风,将打造一个“橙云天下”。

古与今:客家韵味与湾区现代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浇灌新时代文明之花

高空俯瞰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境内魁元山形似一头择机而猎的老虎,俯首低腰,蓄势待扑。280多年前的乾隆元年,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选址这里落基建设。

经过三代人的接续努力、60年的精雕细琢,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浩大工程终于建成。大夫第雕镂精湛,飞檐翘角。

“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是客家古建筑中的瑰宝。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客家民俗文化、建筑工艺形态、社会经济发展,都有极高的价值。”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专家这样评价道。

时序更迭,沧海桑田,大夫第周边的房屋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它融客家民俗文化之精华,仍旧屹立不倒。今天的大夫第门口,右侧是“高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牌子,又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

今年春节期间,陈云魁的第十代裔孙陈佛海组建的舞龙队,在大夫第为周边群众和游客舞了一场又一场,深受欢迎。

他除了是这座宅子的“主人”,还有个新的身份——高排村党建宣传员。

“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佛海说,大夫第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后,成了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法律服务室、红色K歌厅等。现在,这里是村里最热闹的公共场所,也是经常举办文艺演出、开展政策宣传和矛盾调处的地方。

在寻乌,由古祠堂改造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寻乌将客家围屋、客家古祠堂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站(点)里有了客家文化、客家山歌等元素,增添乡土气息,成为新时代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阵地。

古与今的碰撞、新与旧的交融,寻乌县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作书面交流。目前,全县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49个、实践站186个,实践点785个。成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747支,注册志愿者46323人,创设志愿服务项目115个,服务时长已突破75万小时。

除了服务当地群众,寻乌还在做一件福泽全球客家人的大事。

“在地图上画一个圆,把赣、闽、粤客家大本营包含其中,你会发现,寻乌是三个客家大本营的地理几何中心。”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用户服务中心,负责人林佛招说。

客家人遍布全球,一句“(亻厓)系客家人”,乡音直抵心田。林佛招介绍,“学习强国”客家话采集中心、客家话语音标注中心和客家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已于2021年8月31日建成,客家话语音标注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下一步,用户服务中心将通过举办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论坛的方式,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

寻乌既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地,又是赣州、龙岩、梅州三大客家文化交融区,保存了很多客家原生态。如何更好地将客家文化元素体现出来、讲好故事?寻乌全县上下开动脑筋、群策群力。

——保存好,引游客进来。本着为后人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宗旨,寻乌下大力气保护客家风貌、客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存好古建筑、古街道、古树名木,让寻乌的客家韵味活起来。

——包装好,走出去邀客。沁人心脾的果香,清新淡雅的茶香,回味无穷的酒香……2021年12月10日,深圳市客家美食文化节在华强北步行街启动,寻乌县共有11家企业参展,通过12个美食摊位集中展示了100余种客家特色名小吃,吸引了众多深圳市民和游客争相品尝购买。

寻乌与深圳的“距离”正在越拉越近。在中宣部的对口支援下,寻乌成了深圳市常态化对口支援合作的对象,深寻“1+15+N”支援合作机制得以建立: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牵头,龙岗区为主、南山区协助,龙岗区11个街道和4家国企对口支援寻乌16个乡镇,其他国企、社会资本参与支援合作,保障深寻合作高效推进。

近年来,深圳市投入资金2.96亿元,帮扶寻乌实施产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重点项目58个,为寻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深圳带来的,还有创新思想的交流、经验启示的传授,寻乌干部的湾区思维得以“拔节生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时间的如椽巨笔,将为寻乌擘画出更加不寻常的“发展曲线”“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