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中国农民丰收节:北宋著名农学家曾安止与他的著作《禾谱》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中国农民丰收节:北宋著名农学家曾安止与他的著作《禾谱》

发布时间:2021/09/03 商业 浏览:72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在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北宋著名农学家曾安止。他所著的《禾谱》一书,是中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志,此书详细介绍北宋江南地区50多种水稻品种名称、特征、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是继贾思勰《齐民要术》后又一部重要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今年7月9日,中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上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而早在900多年前,曾安止就对水稻种源做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他的著作不仅丰富了稻作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水稻栽培史的研究,也提升了新时期振兴民族种业的自信心。

弃官归田作《禾谱》

曾安止(公元1048—1098年),字移忠,号屠龙翁,泰和县澄江文溪村人,熙宁九年(1076年)举进士,初授洪州丰城县主簿,后移江州彭泽令,以目疾为由,弃官归田,深入田野调查,著《禾谱》五卷,《屠龙集》若干卷。《宋史》《文献通考》中皆有著录。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贬官惠州,途径泰和,得见《禾谱》一书,极为赞赏,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并作《秧马歌》一诗赠曾安止,附在《禾谱》一书之末(其碑刻现存泰和县博物馆),《禾谱》在宋元明清时期还流传于世,到明代末期仅空存其目,近期,泰和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曾安止的家谱,其中记载了曾安止的生平及其《禾谱》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窥视北宋江西吉泰盆地水稻栽培的大概情况,是弥足珍贵的资料。

《禾谱》全书共分五卷,曾安止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又去粗存精,去芜存真,归纳综合,终于在绍圣元年(1094年)前,完成了《禾谱》这部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文献。该书包括稻名篇、种植篇、耕稻篇、粪壤篇、祈报篇等,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农书。

《禾谱》是为水稻品种立传作谱的。“近时士大夫之好事者,尝集牡丹、荔枝与茶之品,为经及谱,以夸于市肆。予以为农者,政之所先。而稻之品亦不一,惜其未有能集之者……予爱其意,而为之书焉。”这是《禾谱序》中的一段话,当时许多士大夫热衷于为花卉、果品、茶叶等为经作谱,诸如《花谱》《茶经》之类,而民以食为天,为何不写一部《禾谱》呢?可见,重农思想是曾安止写作《禾谱》的动机和指导思想。

南宋大诗人陆游对《禾谱》一书颇为推崇,他在《耒阳令曾寄禾谱农器谱二书求诗》中就写道:“欧阳公谱西都花,蔡公亦记北苑茶,农功最大置不录,如弃六艺崇百家。曾侯奋笔谱多稼,儋州读罢深咨嗟……”对曾安止奋笔为50余个水稻品种作谱给予高度的评价。

心系农桑勤调研

曾安止进士及第后,初授洪州丰城县主簿,后擢为江州彭泽县令,元丰四年(1081年),曾担任鄱阳考试官。他为官清廉,而又勤于政事,劝农耕桑,导民以忠孝,因而深受百姓的爱戴。白天,曾安止在料理公务之余,总要到农田去观察作物生长的情况。遇到农忙的时候,他还会帮助人力单薄的农家劳作,一边劳动,一边了解情况,但是从不在农家吃饭。有一天,烈日炎炎,他劳作到了傍晚,主人硬要留他吃饭,为了不让主人扫兴,他只好留下来。饭前他掏出一袋干粮送给该户农家,全家人见状非常惊讶,原来堂堂县令只是带了一些薯片、两块烧饼下乡充饥。

曾安止的家乡文溪位于泰和县城西门外,是一个濒临赣江的古老村庄,他从小就热爱劳动,用功读书,深谙老百姓的疾苦。他非常热爱农业,尤其喜欢研究农作物,入仕之后,他经常到田间地头,遇到老农总要攀谈一番。他走访治县的村村寨寨,收集了大量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对水稻品种的品名、来源、形状以及播种、耕作方法,如何因地制宜等,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晚上,坐在油灯下,整理当天的笔记,常常到半夜三更,有时通宵达旦。

天长日久,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视力越来越差,于是决定辞去县令,回家乡泰和致力于农学研究。他说:“农者,政之所先也……唯君子不陷人欲之危,故能安;得天理之正而无不适,故能止。‘安止’二字,乃吾所愿!”曾安止在江西三地担任地方官员,都是江西农业生产发达地区,他不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而且深入考查各地稻米生长的情况,为他解甲归田之后从事《禾谱》创作奠定了基础。

禾下乘凉不是梦

历代以来,江西人民在水稻的栽培技术上不断改革创新,如水稻良种选育、稻秧育苗移栽、种植绿肥、烤田等,推动了稻作文化的发展,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也有很大提高,江西的粮食产量常常位居全国前列,“其赋粟输入京师为天下最”,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确立了江西农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北宋时期的江西,尤其是吉泰盆地,耕地面积大量开发利用,时至今日,还能在当地山坡丘陵上看见一些耕种过的水田遗迹,称之为“山田”或“梯田”,这与当时占城稻(一种耐旱水稻)的引进休戚相关。

近年来,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绷得更紧。粮食为“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乃重中之重,作为水稻起源地之一的江西,既有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又有研究和选育水稻的先贤和后昆,在水稻种子生产方面,有赣中春夏制、赣中北夏制、赣南夏秋制、南繁加代制四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环鄱阳湖区、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等区域,良种良育,为丰产丰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蒙蒙烟雨中,依稀听见一位泰和骄子高声吟唱:“江南俗厚,以农为生。吉居其右,尤殷且勤。”曾安止读懂了田野里丰美的语言,将《禾谱》写在广袤的土地上,向世人宣言:“予爱其意,而为之书焉!”历史的车轮已驶入新的时代,以已故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开创了水稻品种培育的新天地,随着杂交水稻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吉安、上饶、宜春、新余等地已种植两米多高的丰产水稻,实现“禾下乘凉梦”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