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江西南昌:凝心聚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南昌:凝心聚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9/09 乡村振兴 浏览:40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江西省南昌市委、市政府坚持尽锐出战、合力攻坚,采取“阳光普照”和“精准滴灌”方式,打好“精准脱贫”与“促进发展”组合拳,2020年如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80个贫困村高标准退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南昌精准发力,以问题整改促成效提升,扶持壮大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巩固产业带动农户解决就业、持续增收的成果。

践行“两山”理念,乡村建设稳步实施。南昌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在南昌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南昌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全力以赴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聚众心、集众智、合众力,攻坚克难,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不辱使命,不负时光,画出脱贫攻坚“同心圆”,脱贫工作稳扎稳打,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2020年底,南昌实现现行标准下80个贫困村高质量退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全面保障、基本医疗全面覆盖、住房和饮水安全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底的4102元增至2020年底的14134元,年均增幅28.6%;现行标准下47192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路上,南昌兑现了“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铮铮誓言。

幸福生活是什么?如果在多年前问及脱贫户胡水香,她会说:“家门口就有活干,自给自足。”如今,这些愿望都已实现。对幸福生活,胡水香也有了新的期待:“过上更好的日子,奋斗几年买辆小车提高生活质量。”胡水香是南昌县武阳镇大仪村的脱贫户,2019年进入大仪村鹏达制衣扶贫车间工作,缝衣、整烫、剪线头……胡水香游刃有余,干劲十足。“我没有什么技术,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在车间干活也能贴补点家用,日子越过越好了。”胡水香喜笑颜开。

除了就业帮扶,危房改造也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湾里管理局梅岭镇立新村间壁自然村,脱贫户高祖兵是南昌脱贫攻坚实施危房改造的受益者之一:“以前住在老式土木房内,一到下雨天心里就不踏实,生怕房子坍塌。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还安排我去镇上工作,让我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是越过越好了。”

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南昌因地制宜,坚持脱贫不仅要“高质量”更要“可持续”,从“吃穿发愁”到“衣食无忧”,从“砖木矮房”到“乡村别墅”,从“泥巴小路”到“柏油大道”,从“脱贫无门”到“致富有方”,昔日土地贫瘠、道路破旧、村民贫穷的“贫困村”破茧成蝶,蜕变成如今一步一景、设施完善、村民富足的“新农村”。

脱贫攻坚的成果来之不易,不返贫是底线,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2021年,南昌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求,在全市范围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排查整改及“回头看”。一方面,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监测帮扶;另一方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快速精准识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6706.7元,同比增长18.2%;脱贫人口实现就业20901人,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新识别纳入监测帮扶的“三类对象”45户142人,累计消除374户1059人返贫致贫风险;安排14829.49万元扶持壮大各地扶贫产业发展……南昌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扎实做好各项政策举措、工作体系等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活力四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南昌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以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为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乡村重点产业发展、新型业态培育和新型模式探索,谋布局、搭平台、抓龙头、培业态、创品牌、强招商,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扎实推进了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乡村产业取得积极成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走进湾里管理局太平镇南门分场艾草种植基地,连片的艾草田映入眼帘,碧绿的艾叶,散发着薄荷般辛凉清香。

艾草具有平喘镇咳、祛湿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深加工后,可以开发出艾条、艾草精油等产品。“艾草一年产出两季,今年该中草药种植基地里的艾草产量10万斤,预计产值35万元,艾草产业今年的分红大概有8万元。”太平镇南门分场党支部书记李武介绍道,同时当地还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开发更多的中草药产品,并通过吸引游客观光,实现更大附加值,让小小艾草成为周边村民的“致富草”。

就地取材、紧贴当地特色,适应当下需求,帮助村民找到创业致富“金钥匙”,才能更好地铺就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农忙时节,在广福镇北头村广纳北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秸秆回收利用点,总能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这些秸秆都来自广福镇当地,回收的秸秆经过粉碎处理可以作为有机质土壤,用于本村菌菇产业基地项目,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还可用于家畜饲料或肥料还田,实现秸秆综合循环利用。”广福镇北头村村干部熊道秋说。

以前北头村菌菇产业基地项目都是从外地调运秸秆用于生态草菇种植,成本较高,熊道秋了解情况后,调集多方资源出招献力、牵线搭桥,成功引进广纳北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地北头村。一方面实现了秸秆回收利用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为村里百姓增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近年来,南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截至2022年6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近5.95亿元、村均收入51.8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6.12%,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24.98%,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逐梦阡陌诗意乡村踏歌而来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

漫步平坦的林荫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悦耳的鸟鸣,在整洁的农家小院门口和邻居唠唠嗑……这样舒适的生活让南昌县黄马乡冯家村朱坊组村民朱强华十分满意。

“以前我们这的环境比周边村庄差很多,逢年过节都不好意思邀请亲朋来家里做客。”朱强华说,经过实施拆除危房旧房、清理乱搭乱建、铺设雨污管网、道路硬化“白改黑”、建设村民休闲广场等一系列措施后,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南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的“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为主抓手,“精准落子”赋能乡村振兴,努力实现乡村整体美、全域美,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行至南昌县朱坊村,满眼碧绿,溪水潺潺,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民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平坦、开阔的道路延绵数里,观景游廊和玲珑精巧的木亭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我们村环境越来越好,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栽植很多,大家还会积极主动清扫垃圾,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说起乡村变化,朱坊村村民朱文涛深有感触。

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南昌各乡村都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一步一步把“洼地”变成了“高地”。

2022年,南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330个,计划完成农村公路“白改黑”路面改造369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开工325个,农村公路改造已开工约227.2公里,农村道路硬化10735平方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