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江西新余河坪村:从省级贫困村到诗意田园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新余河坪村:从省级贫困村到诗意田园的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1/12/29 乡村振兴 浏览:32

作为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唯一一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水西镇河坪村在新余市高新区一带“扬名”源于它的贫穷落后。过去提起“河坪村”三个字,几乎了解的人都会摇头叹气:河坪曾被认为是守着好山好水好田却发展不起来的贫困山坳。

如今的河坪村,已挥别昨日的贫苦,焕发出了新的容颜。袁河水蜿蜒流淌,良田美池桑竹相映成趣,邻里和睦、村风文明,民居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集体经济飞速发展,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五年前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何以有此巨变?仲冬时节,记者走进河坪村,探寻其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道。

环境之变:强班子办实事村容村貌大改观

“过去村里垃圾乱扔,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雨天不穿靴子都出不了门。”今年八十多岁的村民彭奶奶聊起过去的河坪村,皱眉又撇嘴。

河坪村地处袁河与袁惠渠之间,水西镇河南中心地带,距城区15公里,余新线贯穿东西,环城路横贯村南。几年前的河坪村还是个“落后村”,村容破败,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村庄环境处处脏、乱、差,人口外流严重,村级组织涣散,十来年换了7任村支部书记,其中一任村支书只当了3天即下马,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传统、单一,主要依靠上级政府下拨资金维持。

一切的改变始于2016年,组织派任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赖新军为河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刚来的时候,我对河坪村的印象比较糟糕,感觉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民主欲望比较强,村里工作难开展。”赖新军告诉记者,面对这样一个穷烂摊子,作为在宣传部门从事党建工作多年的他二话没说,挑起了这副重担。

“驻村工作队进村后,以走访入户的形式访民情、访村情。加上换届,村委班子大换血,新鲜血液带动了村基础设施建设,再靠着政府补助,慢慢就把路修起来了。”赖新军依然记得村里刚刚修好沥青路时的情景。修路只是河坪村蜕变的第一步,将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从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打造出一个软硬件都到位的宜居环境,才能激活河坪村的整体动力。

河坪村除了规划修整了各条连村道路,设立固定垃圾投放点、安排保洁员按时打扫村庄卫生以外,还增建太阳能路灯、晓康诊所、公共厕所、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同时,通过新建健身广场和文化戏台,组建农民舞蹈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村民们告别了“白天打工,晚上打牌”的生活模式。在驻村工作队和河坪村委干部的动员下,村民们自发地开始维护村里的环境。如今,处处干净整洁已经成为村里的常态,往日的土砖屋、铁皮棚,已变成菜园、果园和花园。

“赖书记真是个能人,工作扎实有劲头。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村子里,为村里争取项目。”村委干部彭海升憨厚地笑着说,“村里路修好了,文体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大家伙共同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

产业之变:党建引领找准产业发展“金钥匙”

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改变乡容、乡貌、乡风上下功夫,还要有能留住人的产业。摒弃收益较少的旧路子,就必须要找出富民强村的新产业。从此赖新军带领驻村工作队踏上了“取经路”,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与村致富带头人沟通交流,共同谋划河坪村产业发展。

经过协调沟通,河坪村流转出400余亩土地,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成立新余鼎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马家柚、明日见柑橘产业,村合作社以10万元资金入股,按10%的收益,其中村集体以30%、脱贫户以70%的比例参与分红。“以往有事各执一词,邻里之间包山租田难免有纠纷,如今村民有事就找党支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村里产业基地还优先吸纳脱贫户前来务工,还会向村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谈起村里产业的变化,老党员彭安国点赞道。

“年纪大了体弱多病,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作又比较简单轻松,多个五六百的收入,好得很。”今年68岁的脱贫户阮留连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联龙电子河坪就业帮扶车间,与村民一同熟练地组装电子配件。

在河坪村,像脱贫户阮留连一样实现就近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驻村工作队与河坪村委干部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扎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党委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村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人才队伍结构,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通过园区企业承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链接、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能人引领、公益岗位扶持等多种形式,帮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在一面面党旗的引领下,河坪村乡村振兴势头正旺。2017年至2021年间,河坪村通过多方争取各项帮扶专项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事业,现已发展出总亩数达400亩的马家柚、明日见柑橘等特种水果种植基地,130余亩蔬菜基地,100余亩桃花山庄观赏基地,1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黎安构树猪养殖和村农贸市场等六大产业主体,实现年产业收益20万元,每年为脱贫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年35余万元。

黎安构树猪养殖基地的“构树猪”偶尔也吃些新鲜构树叶

河坪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现代特色农业、就业帮扶车间和土地流转为依托,集体经济增势强劲,2019年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几年来,河坪村先后获得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村委颐养之家入榜全市“百强颐养之家”、水西镇共产党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观念之变:让“等靠要”成自强奔小康

“村里最主要的变化,还是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前村民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混日子,无所事事。随着村里产业的发展,现在大家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都在想着怎么挣钱,怎么把村子发展好。”河坪村党支部书记彭小军说,这是他这几年最切身的体会。

66岁的彭天美无妻无子,曾是河坪村出了名的懒汉,成天压马路混日子,差点被饿死。纳入供养贫困户后,工作队为他安排了光伏发电公益岗位,并安排他清理祠堂前水塘垃圾。“有名”的懒汉都变成勤快人了。

类似于彭天美的故事,在河坪村并不鲜见。脱贫户宋青兰丈夫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儿子年幼还在读书,加之家中欠下高额债务,失去家中顶梁柱的母子生活过得捉襟见肘。赖新军走访时了解到她家情况后,本着应纳尽纳原则,将宋青兰母子纳入贫困户,还为他们争取到教育补助政策,解决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今年7月,脱贫户宋青兰儿子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入赣锋锂业工作,现在每月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不错的改善。“现在日子越来越好,生活也更有盼头啦!我与儿子共同商议,我们家主动退出农村低保,把低保让给更需要的贫困群众。”对现在的生活,宋青兰别提多满足。

如今,河坪村从一个曾经守着好山好水好田却发展不起来的贫困村,已日渐蜕变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富强村。“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百姓富”的目标,正在水西镇河坪村逐渐变为现实。一个美丽山村正在一步步走来,一幅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