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会昌:坚守民间文化阵地 让非遗接续有人
发布时间:2021/07/02 旅游 浏览:112
江西会昌是千年古邑,历史文化资源厚重。近年来,会昌县将创新发展融入到传承保护当中,持续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会昌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有成绩为证:2015年“会昌米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会昌非杨藤器厂被列为江西省一、二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会昌中专和会昌特教学校被列为省级非遗传播基地;2018年,会昌县被文旅部非遗司列为江西省唯一的非遗保护传承观察点、非遗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就会昌县如何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采访。
挖掘:让非遗走出深闺
每逢节假日,会昌洞头畲族村非遗传承人蓝兆兴,就会带着10多名青壮年在畲族广场展示畲族摆字龙。伴着音乐和鼓点,他们依次摆出“不忘初心”“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等喜庆吉祥字样,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以前我们洞头山深林密,交通落后,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沟,很多会舞龙灯的人为了生计都不舞了。”蓝兆兴说,通过不断挖掘,推行“非遗+旅游”,让畲族摆字龙成了游客来洞头旅游的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同时他们还经常受邀到省、市重大活动现场展演。
畲族摆字龙是一种独具畲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活动,自明初传入会昌,在当地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在非遗挖掘传承中,会昌县积极开展包括畲族摆字龙、灰水米馃制作技艺等在内的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宣传、教育活动,让非遗传承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2017年,洞头的畲族摆字龙被列为江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文化遗产和它的传承者们渐渐老去,导致很多非遗项目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为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数年,会昌县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并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逐级申报,与非遗项目传承人一道,坚守民间文化阵地,打捞历史记忆。
“最好的保护,就是让非遗被更多人知道。”会昌县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梁玲娜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会昌县一大批濒危的非遗项目走出深闺,得到了有效抢救、保护和传承。截至目前,会昌县有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6项,市级非遗19项,县级非遗79项。
传承:让非遗接续有人
日前,一场由会昌县文广新旅局、文化馆联合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南客家匾额习俗》进校园巡回展演走进中村初中。三句半《匾额习俗名声响》、快板《匾额名人赞》、小品《菜园门风波》等与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息息相关的非遗节目,吸引了众多师生、村民驻足观看。
“这样的活动非常好,让我们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文化深入人心。”中村初中教师何检长表示,把非遗融入到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更多有关匾额习俗文化,为非遗传承尽一份力。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是随着北方士族迁徙赣南而逐渐发展,形成通过送匾、挂匾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以教化乡邦的客家传统习俗。会昌通过建设百匾堂、设立传承基地、榜书培训比赛、非遗进校园等,让匾额习俗在会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2019年,由保护单位会昌县文化馆申报的《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成功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会昌藤器制作技艺是用杉木条作架,用赣藤(土藤)或海南藤的藤皮编织成椅、篮、盘、箕、箱等藤器用具的传统手工技艺。会昌藤器具有实用性强,轻便美观,天然环保,冬暖夏凉等特点,客厅套装藤器曾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如何让会昌藤器制作技艺得到有效传承?会昌县开展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主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会昌藤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平清现场手把手教学。“目前有多名聋哑学生已能单独完成藤器编织,为特殊孩子解决了就业和出路问题。”文平清说。
为使非遗得到更好继承发展,会昌县非遗保护中心积极争资争项,加大力度投入非遗传承保护阵地建设,先后投入百万余元,建设了百匾堂、非遗展览厅、中专学校展厅,用于陈列展示非遗项目。与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共建了田野调查基地,兴建了传承基地、传播基地和传习所19个,传习点62个。编印并下发了《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生读本》2万册、《会昌山歌集》5000册,发放宣传折页等资料1.8万份,举办非遗图文展300场次,传承人进校园授课500课时。
此外,会昌县还出台《会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管理办法》,以奖补经费的形式鼓励民间建设非遗传习所。2020年通过山歌、小品、采茶戏等形式编排专场文艺节目,开展《赣南客家匾额习俗》进校园宣传活动15场次,惠及2万多人次。近年来,中央、省、市等党政主流媒体对会昌的非遗进行了多次报道,公开出版发行了《会昌赖公庙会》和《百匾大观》等书籍,让会昌非遗得到更好传承。
创新:让非遗焕发活力
每天上午8时,会昌县珠兰乡吉鑫缘非遗工坊都有这样一个忙碌的场景:靠着就业脱贫的吴珍珍和同事一起穿着统一的工服,制作起传统小吃——会昌豆干。吴珍珍说,在非遗工坊上班不仅能挣钱,还能学到豆干制作的技艺。
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该县专门设立了非遗工坊。在吉鑫缘非遗工坊,会昌豆干非遗传承人肖林山将会昌豆干制作方法经过分解,拆分成一个个标准动作,浸泡、磨浆、凝固、压制、包装等工序都形成了相应的标准,新手也能很快学会制作。
“没有传承人,我们就失去了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梁玲娜说,通过出台奖励政策,同时通过推优秀、树典型、布展销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对非遗的尊崇和激励氛围。如今,会昌有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人,让会昌非遗的发展底气日益厚实、后劲日益增强。
目前,会昌县已在江西五丰、吉鑫缘酱干和岚昌藤器等企业建立非遗工坊,共吸纳村民300多人,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相关技艺也得到了活态有序的传承。
此外,会昌县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非遗资源,加强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既增强了非遗传承的内在生命力,又提升了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会昌县推出的精品非遗节目展演、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吸引游客们驻足;舞龙灯、做灰水米馃等非遗项目带动了游客的感官体验,加深会昌印象;会昌酱干、会昌米粉、周田鱼子粄等一些非遗产品更是备受游客青睐,消费火热;鼓励蓝永贵、文平清、张奕清等手工艺人开发藤器、剪纸文创产品98件。有了非遗助力,2020年,会昌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旅游业逆势增长,共计接待游客65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3.78%,旅游总收入49.56亿元,同比增长16.67%。
传承接续护根脉。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全县上下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会昌非遗事业正渐入佳境,未来可期。
上一篇: 江西力推7条“消夏避暑游”主题线路
下一篇: 江西丰城开通红色教育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