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西遂川:搬出大山拥抱新的生活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遂川:搬出大山拥抱新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23 新闻 浏览:29

山脚下,小溪边,一座座新村迎来易地扶贫搬迁的新主人,告别深山沟的乡亲带着希望,开始建设新生活的同时,也从方方面面融入新环境。

在地处云岭新城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梦想安居家园社区里,各种商铺比比皆是,晚上,房前屋后孩子追逐嬉闹,小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浓郁的生活气息处处彰显出一派欣欣向荣。

如今,在遂川县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这却是乡亲们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精准搬迁让群众搬出深山

“多年的小心愿终于实现,四季时兴蔬菜不用愁了!”说这话的,是60岁的梁长秀。6年前,她一家从大汾镇上坳村搬至竹坑。年初,她家分到了一块15平方米的“微菜园”,时令蔬菜应季种随时摘。

大汾镇是吉安市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乡镇,竹坑村移民安置小区则自2015年起建设,来自石门岭、上坳等最偏远山村的149户共638人在此落户,是遂川县第二大移民安置点。

“搬”只是开头,“安”才是关键。由于没有统一分配菜地,入住几年后,移民户普遍反映“无地种菜”“买菜支出大”。不得不骑摩托车回山里老家种菜,来去一个小时,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人还向本地村民“借”地种菜。

镇党委、政府知情后,决定利用闲置荒地,为安置小区集中打造一块“袖珍菜园”,圆移民户“小心愿”。

开挖荒地、硬化路面、砌筑围栏、草皮绿化、安装路灯……经过为期3个月的建设,2022年初,一块占地11.47亩,错落有致、土地平整的袖珍菜园正式“开张”了,一共划分为200余块。

“山高、路陡、缺水……”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梁长秀感慨万分:“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用上自来水,种上菜地,像做梦一样。”

在移民户原来居住的地方,一家人辛辛苦苦几十年,依旧艰难度日。交通不便看病难、道路崎岖上学难、山高坡陡产业发展难。

既然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既然重重大山阻隔了分享现代化红利,既然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那最好的选择就是:搬!2003年左右,一场在遂川发展史、脱贫史上注定要留下厚重一笔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此拉开大幕。围绕“搬得出”,遂川上下坚持“五统一分”法,不断探索创新,在一次次实践中找寻找破题路径。

为斩断穷根,大山深处的村民扶老携幼,背包挎囊,挥别故土,走出大山。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憧憬。“十三五”期间,遂川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解决了搬迁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发展难等突出问题。

安居又乐业移民能致富

如果说“搬得出”只是“前半篇文章”,那么“稳得住、能致富”,就是“后半篇文章”,这才是扶贫搬迁能否成功的真正考验。

“政府不仅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还为我介绍工作。没想到,年过半百,山里人还能住上县城的新房,圆了我想都不敢想的安居梦。”住在“安乐窝”的谢应山说。

5年前,谢应山全家居住在巾石乡银村自然村一遥远偏僻的地方,后来实行易地搬迁,仅仅交了1万元,就在梦想安居家园分到了一套90平方米的安置房,这里水电设施齐全,可拎包入住。如今,谢应山与老伴就在附近的百合安电子厂食堂做事,每月工资加起来约4800元,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

走进梦想安居家园社区,学校、商超、敬老食堂等一应俱全,1283户移民告别深山在此落户,其中3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不到1万元,就能入住宽敞明亮的新房,实现了“一步跨百年”的幸福“蜕变”。

安身更安心治理更高效

每天早上6点不到,快递小哥郭水金和妻子匡乐萍就起床,简单洗漱后开始卸货、收件、整理、分拣,然后,准备出门送件。

此前,郭水金家住高坪镇车下村,父母亲常年患病,全家只靠他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后来,在移民搬迁政策帮扶下,全家搬出了深山,移民到吉安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梦想安居家园。

当郭水金看到周围人流多,加上电商兴起,物流快递业迅速发展,从小就很勤劳的他,萌生了干个体户,当快递小哥的想法。于是,他和妻子办起快递物流网点。他说:“现在,国家有‘对纳税人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干快递就更有底气了。”

搬出了、稳住了,还要让搬迁户更有归属感,安身更安心。遂川县坚持把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作为优化入住环境、加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的重要方面,着力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环卫有设施、购物有超市、运动有场地的要求,学校、医院、超市、公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打造了“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此外,公安、人社、教育、市监、税务、供电等部门,全面构建为搬迁群众提供户籍、就业、就学、社保等办理、咨询、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网络,让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帮助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每天下班后锻炼身体,和邻居们聊天,挺开心!”搬迁户傅景荣感激地说,入住新房以来,他在附近工厂挣钱,对“两点一线”的生活,也慢慢习惯了。

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搬迁群众“走”出了大山,开启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