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西赣州:满目风光满目新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赣州:满目风光满目新

发布时间:2022/06/24 新闻 浏览:86

仲夏时节,行走在赣南城乡,满目苍翠,山欢水笑,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宽阔通畅的道路纵横交错,环境优美的公园游人如织……江西赣州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赣南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赣州市抢抓机遇,感恩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环境更加宜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住有所居托起群众“安居梦”

“我做梦都想不到,能住进宽敞明亮、舒适温暖的砖瓦房。”记者日前走进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只见绿树掩映下的一栋栋农村新房格外漂亮,村民吴传寿正在打扫家里卫生。回想起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吴传寿说,多年前所居住的房子下雨天漏水、大冬天透风。好在享受到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政策,他和家人住上了安全宽敞的新房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城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让居民住房实现由住房紧缺到“居者有其屋”再到“住有所居,住有所乐”的华丽蜕变。《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国家部委鼎力支持,累计下达赣州农村危房改造指标45.2万户,安排补助资金56.02亿元,赣南老区69.52万户、近300万农村贫困人群告别了低矮破旧、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住上了安全的放心房。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一说起住房问题,住在南康区新市民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里的罗玉英高兴地说,多亏国家的好政策,帮她解决了住房难题。小区不但环境好,功能齐全,而且租金便宜,做梦也想不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民生是振兴发展的首要关键,住房条件是衡量民生水平的重要指标。十年间,赣州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30平方米提高到约50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平方米,高于小康标准,基本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赣州市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关键举措,并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新建城市保障性住房,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1万户,让广大群众住上“放心房”“安心房”。

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重点项目,高位推动、全力推进赣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工作,赣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获2021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赣州是全国唯一获这一综合性激励的非省会地级市。自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66个、惠及群众14.35万户,往日一大批设施老旧、房屋破败、公共管理服务落后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管理现代的新时代美丽家园。

站在历史新起点,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赣州市正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四通八达铺就发展“腾飞路”

“自从文明大道、迎宾大道快速路通车后,我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很多,路也更好走了,每天上下班,心情都更舒畅。”市民吕女士家住赣州河套老城区,在赣州经开区上班。在快速路通车前,她至少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而现在提前半小时出门就够了,节省了不少时间。吕女士是赣州快速路的受益者,更是见证者,和她一样每天行驶在赣州快速路上的市民,都深切感受到了赣州快速路的便捷通达。

十年来,赣州不只是快速路,代表赣州城市快速发展的路桥建设数不胜数。

“过去,这条连接寻乌县城与广东的236国道坑坑洼洼,漫天沙石,遇到下雨天路上更是泥泞不堪,沿线群众出行很不方便。”回忆这条路修通前的场景,寻乌县菖蒲乡黄田村村民罗国柱记忆犹新。他说,如今,这条道路一改过去窄小坑洼的面貌,成为一条“通、畅、安、美”的“四好”国道。

《若干意见》出台十年来,赣南铁路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2015年12月,赣瑞龙复线建成通车,赣州从此迈入动车时代;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开通,赣南正式迎来高铁时代;

2021年9月30日,兴泉铁路开通运营,宁都、石城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通车,赣南革命老区有了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铁路。

近年来,随着赣州市铁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赣州已成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节点枢纽之一,“两纵三横两放射”铁路网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形成,大广、厦蓉、宁定、寻全、兴赣等8条高速公路相继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59公里、占全省四分之一;新(改、扩)建国省道近1800公里,国省道干线基本实现县县双通;赣州黄金机场升为国际空港,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8万人次,瑞金机场预计明年建成通航,赣州即将进入“双机场”时代。

十年振兴发展,赣南大地大城崛起、大道通衢、大网融通,拉近了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硬件差距。如今,一个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达全国、覆盖城乡、立体延伸、高效便捷的全国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赣南老区群众“出门通路、抬脚上车、日行千里”的梦想成为现实。

美丽蝶变提升群众获得感

“我是当塘村人,见证着蓉江新区的高速发展。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芜,如今竟然变成了景观精致、环境舒适的公园。”漫步在赣州蓉江新区滨江公园的健康步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满园的花红柳绿,家住蓉江新区福园小区的林大爷感慨万千。

如果说,在赣州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民感受最直接的是道路带来的便利,那么,公园游园则是市民最为享受的建设内容。进入夏季,市民们徜徉在城市中,感受花香扑鼻,心中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赣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美丽赣州”建设,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据统计,全市目前完成500多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并投入130.87亿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同时,赣州还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良好的生态成为老区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不仅仅是生态建设,一切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夯实。“家里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了,真方便。”这是兴国县高兴镇龙山村村民邱日东没有想到的。他说,过去都是挑水喝,遇到下雨天井水就变得有些浑浊,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每家每户都有了自来水,水量也大,不会断水,关键是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干净卫生。

用水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为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赣州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解决近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集中供水率提高至93%、自来水普及率达91%,农村居民用水实现从“肩挑手摇”到“活水自来”的转变。

“以前我们村十分破旧,门前屋后到处乱糟糟的。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成了旅游风景区。”会昌县洞头畲族村村民蓝玉萍笑着点赞村容村貌的提升,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洞头畲族村所经历的美丽蝶变。

近年来,洞头畲族村以绿色生态为依托,以畲族文化为引领,不断完善路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农业产业,打造美丽宜居民族特色村寨,昔日边远贫困的畲族小山村已蝶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幸福村、旅游村。

十年来,赣州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创建、文明示范乡镇建设和美丽乡镇建设行动。如今,放眼赣南大地,南康家居小镇、安远三百山小镇、石城大畲温泉小镇、崇义君子谷小镇……一个个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化茧成蝶。这些特色小镇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十年振兴发展,赣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一幅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在赣南大地铺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赣南畅游绿水青山、尽享生态之美。穿行赣南城乡,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公园广场树绿花红,美丽乡村诗情画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赣南老区正焕发出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