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西遂川:守住四代传承的泥茶壶烧制技艺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遂川:守住四代传承的泥茶壶烧制技艺

发布时间:2022/06/23 新闻 浏览:139

在江西省遂川县泉江镇的洋村村,有代代相传的泥茶壶制作技艺,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前,这里用来烧制泥茶壶的土窑数量可观,以此谋生的手艺人特别多。

在赣粤高速连接线尚未打通之前,遂川县城去往枚江、碧洲的道路从洋村经过,交通便利,附近山上松木杉木遍布,这给烧制、销售泥茶壶提供了便利。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玩泥巴,男女老少制茶壶”。

前往洋村实地探访,问了很多人,找了几条巷道,好不容易才找到刘荣鋮的作坊,他恰好正忙着开窑。得知来意后,他一边忙,一边介绍了这种泥茶壶的特点以及用处。

刘荣鋮说:“用手工烧制的泥茶壶盛的茶水特别甘甜清凉,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立马神清气爽。在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存有这种泥茶壶。”

刘荣鋮介绍,制泥茶壶的技艺,最早起源于村中肖氏,后传遍全村,传承近两百年。除了泥壶,村里人还会制作药壶、酒壶、花钵、烟筒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洋村泥茶壶烧制最红火,因为产品丰富、质地又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刘荣鋮说,泥瓦壶选用优质黏土烧制,不上釉,外观古朴自然。壶身因无釉质阻挡,遍布细微小孔,利于透气,装在里面的茶水,经过这些小孔自然散热,壶内的水温就要比室温更低,因此泥壶装茶有酷暑不馊、清纯甘甜的特点。

如今,泥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原因大致有三:首先,因为科技进步,玻璃杯、不锈钢壶等替代产品越来越多;其次,烧制泥瓦壶所需优质黏土逐年减少;再次,人工成本逐年攀升,而泥壶价格基本不变,制壶基本是赔本买卖,全村匠人大多数转行,只有自己和哥哥刘荣湖还在坚守。

刘荣鋮动情地说:“四代人都靠这门手艺谋生,自己也做了几十年,突然说改行,心中那份感情丢不下,只要有力气有时间,老祖宗留下的这项古老技艺就不能丢掉。”

刘荣鋮慢慢讲解起泥瓦壶制作工序。

首先,采集黏土。这需要到离土窑数公里外的地方取土,装运回来后,用细小如发丝的钢丝器具搅拌,一层层切泥、提纯,直至薄如宣纸,目的是将含有杂质的细小颗粒全部清除。

其次,揉泥。反复揉捏后,拉坯做茶壶,需要使用磨盘这种工具,借助旋转的力量做壶身,尔后放在通风处阴干至五成,再单独制壶盖并安装茶壶的把手和壶嘴。

再次,将阴干后的泥壶坯子,堆积摆放入窑烧制。

刘荣鋮说,装窑摆放特别讲究技巧,在传统土窑中连续用柴火烧制,温度拿捏务必精准。温度太低,烧不透,泥壶质量差;温度太高,会变形开裂,全盘皆毁。

刘氏兄弟不只会做泥壶,还会做一种泥钵,用它炖猪脚、炖老鸭、煲汤,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人们健康养生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认识到陶质用具的好处,纷纷慕名前来购买。刘荣鋮也在考虑,在制作中大胆创新,在壶把、壶嘴、壶身中加入一些文化元素,以此促进销售。

据了解,当地利用废弃的土窑和碎瓦片,在遂川江边建了一个小小的文化广场,让后辈了解泥茶壶制作技艺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