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西上饶:他们,用心守护城市的“地下肠道”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上饶:他们,用心守护城市的“地下肠道”

发布时间:2022/06/13 新闻 浏览:105

排水管网超过340公里;雨水篦超过10000座;检查井超过11000座……这是有关上饶主城区排水管网的一组数字。数字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确保这些城市排水管网畅通,他们日复一日穿行在大街小巷,默默地坚守着奉献着……

无数个天微微亮的清晨,他们手持工具,沿着街边、路面,一个一个窨井检查、清掏;

无数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身着“小黄衣”,在暴雨中拉开井盖,直到地面积水排完;

无数个烈日酷暑或是寒风凛冽的日子里,他们戴上防护面罩下污水井,一桶桶地将污泥清出直至管道畅通……

干净有序的地面街道、畅通无阻的地下管网,或许我们只看见了这座城市的洁净美丽,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他们是“清掏工”,是“排水工”,也是“维修工”,他们用双脚丈量着这座城市,守护着城市的“地下肠道”,他们,就是上饶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排水管网服务科的40名员工。

让每个人都有洁净的生活环境

主城区341公里的地下管网,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铺设在城区地下。这些管网承载着疏导雨水污水的任务,一旦哪里堵塞,雨污水便会往地面上冒,不仅脏,还会散发臭味,严重影响城市洁净和市民生活。

保证地下管网的畅通无阻便是排水管网服务科的职责所在。每天的凌晨5时,排水管网服务科副所长姚盛海就会带着他的班组,在街面上一个一个窨井地进行日常养护。拉开井盖,用铲子将淤泥铲进铁皮桶,将淤泥倒进清淤车……要是碰上淤堵较为严重的情况,队员会用特制的长扁型竹条进行清掏。他们分工清晰、配合默契,一个普通检查井的日常清理养护下来用时不到10分钟。

上午8时,姚盛海便回到办公室待命。若是路面巡察人员发现有井盖破损情况或者有市民反映下水道堵塞情况,他就会带着队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疏通。等到下午的2:30,他们又会开始日常的检查养护工作,直到下午4时,城市交通又开始忙碌起来。

相对于日常的清理养护,下井作业就显得更为艰难些。在姚盛海所带的工作队工作现场,记者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他们的工作场景:打开井盖通风,一股恶臭从井口冒出。确认井下气体在安全范围后,他们穿上防护服等全套装备,下井。一般井下空间狭小,只够一人转身,将石块、沥青块、油污等垃圾铲到淤泥桶里后,地面上的同事再通过绳索将淤泥桶拉出下水井……

“夏天,井下闷热潮湿,恶臭难忍,冬天污水冰冷刺骨。苦、脏、累,还险,我们这个工作的确很多人嫌弃的,都不太愿意选择来我们这儿。”问及井下作业的难处,姚盛海打趣说。18岁开始就加入排水管网服务的姚盛海,如今已45岁,是排水管网服务科里最年轻的员工,也是经验最丰富的员工之一。“我们都习惯了,保证排水畅通、让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姚盛海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在暴雨中坚守,消除一个个隐患

对于他们来说,每年汛期都是一场大考。他们以“雨”为令,时刻准备奔赴各个积水点排水检查。

6月5日下午,一场集中性强降雨来袭。排水管网服务科员工全员出动,保证及时排水。“不管雨停没停,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在现场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排除危险,及时开井盖排水。”

“和以往相比,城市积水点现在少了,积水也浅了,个别高危积水路段也装有抽水泵机器。”姚盛海告诉记者。

姚盛海至今还记得2000年的那个夏天,在王家坝菜场附近的一个积水点,雨污水积水深度到达胸口位置,为了找到井盖,他脱下鞋子用脚一点点去探位置,找到井盖的位置后,憋足了一口气,下到水里拿工具钩住井盖口,再和同事一起将井盖抬起。

“当水深超过50厘米,掀起井盖就很费劲了。”在姚盛海的工作生涯中,他已经不记得多少次涉水掀井盖了,如今水下掀井盖越掀越容易,井下清理也越来越轻松了。

“雨点就是命令,只要下大雨,我们就必须上路面值守。”考虑到日常管网检查养护工作的特殊性,科里的女员工们基本都被安排一些后勤工作。但是,赶上汛期,排水管网服务科的8名女同志同其他男同事一样,24小时待命,随时赶到防汛点位,引导行人车辆安全通行,往往在雨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封丽珠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小小的井盖,关乎的却是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每看到强降雨的天气预报,我们都会高度警惕。”封丽珠负责的卡点位置位于明德路月鹅小学门口,同以往一样,一碰上强降雨的天气,封丽珠就会到路面上进行值守。

从不放过一处积水点,不漏掉一座检查井,确保收排水通畅。他们在每一次暴雨中坚守,用实际行动消除一个个安全隐患。

哪怕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踏实工作保证城市的美丽洁净,守护百姓出行的便利与安全,是他们对这份工作最朴素的执着。

“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清淤工,在我这,让下水管网少堵塞了,心里就满足了。”说起自己的工作时,今年57岁的徐天明滔滔不绝,同姚盛海一样,他也带着一个班组负责检查井的日常清理养护。徐天明从事这份工作已近40年,城区每一个点位的每一个检查井位置,哪里易堵,哪段清淤工作难,他都了然于心。

“以前偶尔我们检查井作业到一些居民家门口时,会被嫌弃脏、臭,不被理解,但是现在情况好多了!”徐爱仙告诉记者,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往下水道乱扔东西的现象少了,市民对他们的工作也更尊重支持了。排水管网服务科副所长徐爱仙是3个带班队长中唯一的女性,她从1996年参加工作后,便一直坚持到现在,“年轻时有一阵总觉得一个女孩子干这样的脏活累活,好似低人一等,有些不情愿。但是现在,我干得越来越顺手,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穿城而过的解放河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全长约3.5千米。“看着解放河水质一天天变好,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除了每天的管道养护,姚盛海所带的工作队还要沿着解放河进行巡逻,负责解放河漂浮物、垃圾的打捞。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得有人干。我们的城市这样洁净美丽,也有我们的一份付出!”姚盛海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