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万载:老木匠的新创意
发布时间:2022/01/07 新闻 浏览:106
2021年7月中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组出具专函,特邀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位民间老木匠赴北京参加一档以老年人为主要观众群的《夕阳红》电视节目制作。节目中老人坦言,自己做了大半辈子木匠,退休之后眼看一些老农具逐步被时代淘汰他心有不甘,于是打起了制作微缩农具的主意。其目的是充实一下精神生活,体现“老有所为”的真实含义,同时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给后人,借此记录春耕回忆,感受农村风情,了解农耕文化。
这位老木匠,就是原万载县二建公司退休职工郭西灿,2019年2月被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慕其大名,我近日特地拜访了这位颇具艺术创意的老人。
郭老的居住地位于万载县城东小北关,这里地域不阔名气倒是不小,近代以来先后诞生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郭一岑、知名爱国人士张岂庸等好几位声名显赫的人物。郭西灿其实就是郭一岑之孙,乃典型的书香门第,于1945年11月出生,自小就爱读书。然而受海外关系的影响,他并未沾着祖父的光进高等学府深造,而是初中刚一毕业就去了康乐镇基建队当学徒。紧接着,1968年下放鹅峰乡丁田村劳动,过起了脸朝黄土背朝天,出见晨星归见月的日子。
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落实政策,郭西灿回城被安置在县文化馆做摄影工作。因生计所迫,后来他干脆改行去二建公司做木匠,直至2005年退休。
依郭西灿的性格,人已退休却怎么也闲不下来。那些刚收拾起来的锯子刨子凿子等木匠工具仿佛还在向他招手,让他一天到晚总思忖着做点与木工活有关的事情。他想过自己办家具厂,也去过家具厂替老板帮忙,最后在激情、灵感、匠心的共同作用下才决定独具创意尝试做微缩农具。在他看来,足以体现农耕文化的老式农具兼有观赏与收藏的双重价值,丢失了实在可惜。老式农具不便于留存,改成微缩版的就简单易行多了。
于是从那时起,郭西灿又拿起他那套使用过多年的木匠工具做起了手摇水车、风车、儿童学步车、羊角独轮车、纺纱车、牛拉水车、筒车、滚子、拖耙、浪耕、曲辕犁、打禾木桶、石碾、石磨、织布机、弩箭等各式微缩农具。参照原物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3—5倍,体积和重量大大缩小或减轻,但外形与老农具如出一辙,就如孙大圣耍魔法可以说小就小,玩转自如。
“叮叮当,叮叮当!”刚踏进郭老家门,厅堂里便传来一阵斧子、锤子、凿子的敲打撞击声,此时他正在组装一辆微缩型羊角独轮车(俗称土车)。郭老放下工具,叫老伴递上热茶,我们边喝边聊。他说:“别小看这车子,历史上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那时不像现在,民间运送货物就靠用土车(羊角车)推着走,一车能装载300来斤。推车人手执把柄,货物两侧均等,重心稳当,不偏不倚,‘吱呀吱呀’的一天走上百余里路是常事,累了停下来歇息片刻,夜了就住客栈。万载的爆竹、土纸、夏布等特产就是靠这个运往外地销售的,返程时再把当地物产带回来。”
“瞧,这不就是耕作农具么,好逼真啊。”我随手拿起一把微缩型曲辕犁左看右看,脑海里立时浮现出年少时跟父亲学耕田的情形,牛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赶,鞭子打得拍拍响。有时候,牛实在走不动了,肩膀被牛轭(防止耕牛走脱的颈箍)勒得鲜血淋漓,我心生怜悯,不再忍心抽打鞭子,宁肯耕田的进度比别人慢而少拿工分,也不想让自己受到良心的谴责。
制作现场,一条高度约12公分的微缩型爆竹擦凳引起我的关注,它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领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在煤油灯下擦爆竹筒子的情景。这是一项既安全又比较轻松的体力活,可以把原材料领回家里完成。那时擦一卷爆竹筒子大约是1毛钱,一天下来能擦20多卷,钱不多但用来补贴家用算是可观收入了。
“做爆竹少不了用纸筒装土硝,而装硝的纸筒就是通过擦筒凳滚压搓擦出来的。”郭老介绍,“制作擦筒凳必须采用比较坚硬的木质材料,其精密度不能相差一张纸的厚度,稍有偏差搓擦出来的筒子就会出现一头大一头小,搓出螺丝头来。所以说,想制出一条合格的擦筒凳并不容易。”
说话间,郭老领我走进一间他精心布置的产品陈列室,让我感觉眼前一亮。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微缩农具,琳琅满目连数都数不过来。他告诉我,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约有100来件,一些半成品、木原料都是单独存放。为防止木质受潮发霉,他一有空闲就会翻动整理一下,也让房间不至于显得凌乱。
这些年来,郭西灿制作微缩农具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像长了翅膀传得神乎其神,慕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络绎不绝。香港中文大学的谭伟伦博士在看了郭西灿的微缩农具视频资料后颇为惊奇,提出愿以每个100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他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他说,我已多次表明制作微缩农具并不是为了卖钱,主要在于传承,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他还打算趁自己身体康健之时尝试做一些微缩古建筑,自筹资金开办一个家庭展览馆,将所有的产品全部集中起来供游人参观。这是他的心愿,也是老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