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西武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江西武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1/12/03 新闻 浏览:108

天高气朗,远山含黛。初冬的长水,茂林修竹,溪涧奔腾,田野涌金,屋舍俨然,好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家园美了,生态好了,不仅住得安心,还可以在家接待游客了!”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五组村民李书生乐呵呵地说。

长水村是典型的深山村,两边高山耸立,山下一条名叫长水的溪流贯穿全村,滋养着长水的百姓与农田。长水虽美,每年春夏之交的水患却成为长水百姓的心头之患,对于这一点,李书生深有体会:“以前每年下大雨,我家的房子都会被洪水浸泡,大片的田地被冲毁。”

李书生的经历,长水很多村民都感同身受,而这一“河畅、水清、村美、民富”的美景呈现,得益于长水生态清洁流域治理工程。

整合资金,统筹使用

为解决长水村水土流失,生态损坏,水患严重的问题,2018年,武宁县以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环境为目标,启动了长水生态清洁流域治理工程。

长水村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0亩,山林面积1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3.7%,是一个典型的林区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618户2269人,因林权改革而闻名。

如何利用好长水良好的生态,充分发挥小流域治理的作用,让长水生态持续向好,从而造福长水村民?这是摆在武宁人民面前的问题。

经过反复论证,反复研讨,武宁县最后确定整合多方资源、全方面治理的方针。

在长水小流域治理中,武宁县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县里多方整合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统筹使用”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大水保的观念,采取水利、农业、旅游、交通等部门联动方式,积极统筹小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公路等项目资金向项目区倾斜,自2017年以来,共整合资金近8000万元,充分保障了对标打造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样板的资金需求,成效明显。

长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于2019年4月完工。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实施了河道生态护岸、植物缓冲带、生态浮岛、拦沙堰、生态经果林、滨河游步道、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回收站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06.69万元,获得显著成效。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公路建设等,新修了乡村旅游公路,新建了阅溪谷、红豆杉广场、悦山居、泉水婆婆广场、令剑峡等景点。

长水河河道曲折,放眼望去,香樟、杜鹃、红叶石楠、紫薇等绿植装点着河岸,树树芳华,赏心悦目。沿河步道安装了造型新颖的路灯和风铃,并将观景平台、亲水走廊、生态休闲景观带、沿溪景点连成一体,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还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和众多外地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如今的长水人,凭借村里良好的生态,怡人的环境,在家门口迎接八方来客。今年1至10月,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全村近半数人口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农户及村有经济增收400余万元。

多措并举,合理治理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长水的水保工程经果林基地的金果梨、红心猕猴桃相继成熟。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党支部书记肖光成掩饰不住喜悦:“今年是初次挂果,到了明年,光经果林这一项,村有经济至少增加10万元以上。”

经果林的种植是长水小流域治理的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涵养水土,发展经济,助农增收,2018年,由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在长水坡度25°以内的荒地上种植经果林,以坡地果业复合开发控制水土流失为目标,选择适应性强、市场潜力较大,符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果木林树种,选择2年生金果梨、红心猕猴桃。并因需布设,科学合理配置排水沟、沉沙池等小型蓄排工程建设,同时合理配置生产道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极大提高了经果林的土地生产能力。

同时,在生态修复区内选择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区域进行封禁,减少人类对林地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使种群不断繁衍扩大;在生态治理区营造水源保护林,护岸护坡,并进行污水处理;在生态保护区进行河滨带治理、湿地恢复和沟道清洁治理。

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5.2%,治理措施保存率95%,水土保持率达98.99%,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抗旱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除了猕猴桃、金果梨为主的绿色经济产业,鼓励村民发展以瓜果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蜂蜜、食用菌、板笋、高山有机茶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由政府资金建设好,建后产业移交给村组管护、受益。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年度总收入达3000万元,实现长水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提升生态的“含绿量”与“含金量”。

人人参与,长效管护

改造完成,如何让流域治理长治久清?如何用机制确保污染源头不死灰复燃?

长水的做法是,从日常监管、水质定期检查、河道执法巡查以及群众投诉核实等各个方面入手,强化监督管理河道水系。河长办牵头,村生态护员、村民小组、村两委密切配合,建立权责明确、措施到位、监管有效的污染源后续监管长效机制,防止污染源回潮,巩固整治成果。同时,把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都是生态管护员,人人参与长水生态管护的局面。

小流域工程建后运行管理过程中,鼓励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参与,确保项目建后管护保障。长水小流域由村镇联合组建了武宁长墅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运营,公司成立至今日常运营及建后管护投资已达300余万元;解决了小流域工程后期运行管理中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的问题,还能给当地政府和群众带来一个创收新途径。

每天一大早,长水村生态管护员卢世焱都会打开手机,看一看他管辖的河段有没有垃圾、污水等,以便及时处理解决。2019以来,长水村以“河长、林长”为支点、“多员合一”生态管护机制为脉络,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创设农村人居环境信息平台,将生态管护、村容村貌、“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分类、智能巡逻、VR旅游等纳入“一码通办”,实行智能管理,提升绿色机制的“含新量”。生态管护员除了日常的巡查外,可以通过手机,查看环境情况,方便了管理。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是长水村卢氏家族家训里的一句话,卢氏家族自宋代就居住在长水村,上世纪因过度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尝到破坏生态恶果的卢氏家族把保护生态写进家训。与卢氏家训一样,张氏、余氏、肖氏等家族都把保护生态环境写进家训。村民卢育明说:“我们就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爱护我们长水的山和水。”

溪畔,芳草萋萋,鲜花含笑,沿溪而建的休闲步道,闲暇时节,游客漫步其间,不胜畅意;溪中,溪水清澈,鱼儿穿梭浅出;溪面上,白鹭飞回,往来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