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赣江新区,使命与担当之考

乡村振兴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江西上高:乡村旅游刮起“治愈风”

近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镇渡乡,总能看到不少游人,他们或坐在河边垂钓、野餐,来上当下最时兴的“围...

  • 江西龙南:景村融合走好高质量乡村振兴发展路

    旗袍主题的花漾年华民宿,温情主题的栖一树民宿,客家主题的逗一晚民宿……日前,记者走进江西省龙南市里仁镇正桂村,发现这里有着10家风格迥异的民宿,每家民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近年来,龙南市里仁镇坚持将村庄...

  • 江西大余:红色名村展新颜 遍地种满“振兴花”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梅山村是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江西第一批省级红色名村。随着春节临近,这个红色村落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当地举办“赏梅·迎春”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梅花、购年货、...

  • 江西遂川:创新种养模式 经济收益倍增

    2023年1月18日,天气晴好,江西省吉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遂川县雩田镇东皋村,双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总马文平穿着蓝色工装,正从羊圈走出来,兔年春节,他和妻子放弃回黑龙江过年,陪伴着心爱的山羊,青翠的...

  • 江西瑞金: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从“模范武阳”到“红井圣地”,从“大柏地战斗”到“长征第一山”……隆冬时节,记者走马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的江西瑞金,仿佛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近年来,江西省瑞金市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深挖红色资源、...

  • 江西德安:探索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单一、条块分割现状,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把握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契机,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优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名人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实现文化赋...

  • 江西赣州蓉江新区:草莓红日子火 农户喜获幸福果

    近日,在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潭东草莓基地内,奶油草莓香气扑鼻,前来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孩子拽着家长的手,迫不及待地钻进温室大棚里,寻找鲜嫩可口的草莓。 46岁的曾凡龙和家人一起打理这片草莓基地,他主要...

  • 江西丰城:挂面飘香满泉港 文化富民助振兴

    近日,江西宜春丰城市泉港镇首届挂面文化节在西岸村顺利开幕。该镇12支参赛队伍欢聚一堂,切磋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主持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做...

  • 江西大余:科技助农正当时 乡村振兴添动力

    高新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在江西农业大学的科技力量帮扶下,持续推动“科技+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木耳的品质跟去...

  • 江西德安:菌菇产业喜分红 村民增收迎新年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南山村村部,2022年菌菇分红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村干部周凤龙认真的核对着分红名单,村民们则围坐在会议室,唠着家长里短,排队领取自己的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

  • 江西峡江: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乡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香菇种植,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把小香菇做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桐林乡发挥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作用,通过“党支...

  • 江西樟树:钱“存”入沃土 基地储农资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眼下在江西省广大农村,很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等农资,把钱“存”入沃土,让土生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枫...

赣江新区,使命与担当之考

发布时间:2021/12/14 新闻 浏览:87

5年前,知道儒乐湖的南昌市民寥寥无几,今天,位于赣江新区核心区的儒乐湖已声名鹊起。儒乐湖新城,集纳了生态绿色城市建设的最新成果: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立体城市……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在此打造健康小镇——儒乐湖星城,地产巨头万科在此打造极具科技感的地标性建筑——万创科技城万科国际数字产业园。

成立5年的赣江新区,是江西最大的综合性改革开放平台,承载着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期盼与厚望。

引子

中央赋予赣江新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四大战略定位。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赣江新区建设成为全省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赣江新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5年时间,赣江新区发展状况如何,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如何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11月29日至30日,这些热点成为江西省政协常委会热议的话题。

为了助力赣江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作示范、勇争先”,江西省政协将“全国新区考察与推进赣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议”作为2021年度专题协商课题,成立了25人的课题组,以小分队形式多次深入赣江新区实地调研,并先后赴湖南湘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等地学习考察,历时7个多月,提交了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这是对赣江新区发展的一次全方位会诊,也是新区5年来履行其使命与担当的一次考试。

闪亮的“金字招牌”,肩负全省“发展引擎”重望

中医药新药研发因注册失败等原因而受损困扰着药企。恒邦保险与江西杏林白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全国首单中医药研发费用损失保险,试水解决这一难题。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赣江新区成为全省绿色金融改革的排头兵。从首创“畜禽洁养贷”到发行绿色市政债,从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到设立全省首支碳中和投资基金,从开发个人碳账户到创新全国首款中医药研发费用损失保险,赣江新区围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在全国率先推出6项“首单首创”绿色金融案例,以赣江新区为主战场的江西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新区可以享受国家和省里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红利。2017年12月,江西省政府就向新区下放了61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政策红利成为新区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的优势所在。

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落户赣江新区经开组团,就是看准中部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大手笔投资200亿元,分四期建设年产动力电池50GWh的锂电新能源基地。12月初,记者走进一期项目工地,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基地内厂房、办公楼、宿舍、食堂、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等各种功能房有序布局。目前,正在紧张进行标准厂房的装修。

像欣旺达这样的全球锂电池领军企业进驻,让赣江新区的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有了龙头牵引,本土新能源车企可以就近使用“南昌造”动力电池,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依托江铃新能源、海立电器、星火有机硅等一批“链主”企业,新区培育了一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形成了一个引领性产业——光电信息;两个优势型产业——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个成长性产业——生物医药、有机硅、现代纺织服装;正在打造若干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新区的经济实力在加速中进位。GDP由成立时的582亿元提升至去年的857亿元,年均增长9%,今年接近1000亿元。在全省持续领跑。今年前三季度,GDP、固投、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列全省首位。在18个国家级新区中,今年排名有望前进至第12位,进入“第二梯队”。

创新筑平台。现有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在内的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超50家,较成立前翻了一番;高新技术企业达370家,较成立前增加7倍;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领先。目前,新区共获批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4家、潜在瞪羚企业8家。

改革有突破。在全省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创新推出城管、市场、交通、环境等“7+1”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率先推出混合产业用地(M0)和“点状用地”改革,探索开发性PPP新模式,实现政府不举债、不担保、不兜底。

差强人意,大平台没有做出大文章

5年间,新区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国家级新区肩负的职责使命相比,与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差距。

主要问题表现在新区发展速度偏慢,新区管委会、南昌市、九江市三个行政主体之间职能交叉,落实项目时相互掣肘,招商引资时相互争抢。

赣江新区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包括经开、临空、永修、共青四个组团,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新区直管区面积共计168平方公里,但其中三分之二区域涉及基本农田,难以用于开发建设,目前可有效开发利用面积仅为29平方公里。直管区之外的,属于统筹区,实行“三统一分”(即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统一宣传、分片运行)。省直有关部门、赣江新区、南昌市、九江市对2019年以来实施的“三统一分”运行机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导致实施成效差强人意。

思想认识上,各唱各调的情况依然存在,尚未真正形成合力。省直部门对如何支持新区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共识。支持赣江新区大多套用常规政策,而未站在实施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谋划新区建设发展。

南昌市和九江市因为各自有发展目标考核,对新区难免心存防范之心。

南昌由于自身经济总量不大,划出经开区部分区域给新区直管,好比割肉断腕,遇到招引大项目时,你争我夺。早在2016年经开区整体划入赣江新区后,南昌市就将发展“重心”转至高新区,2019年部分区域划回南昌后,南昌依然心有余悸,导致经开区“娘不亲、舅不爱”,发展受影响。今年3月,南昌市撤销临空经济区,成立了空港新城事务中心,且从集中发展工业为主转向城市建设为主,临空组团实则已被“架空”。

对九江而言,无论是新区先前的“大统筹”,还是后来设立直管区,赣江新区对其而言只是多了一个“概念”,实际关联度并不高。

管理运行上,“统”的力量有限、“聚”的意愿不强,让赣江新区“国家级平台”吸引力下降,新区干部总感到难做成事。

2019年以前,新区对各组团行使统筹协调职能,各组团还“理解支持”;设立直管区后,新区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据“有统有分”原则,统筹区分别由南昌市、九江市负责管理,新区对组团的话语权和综合统筹能力反而削弱了。突出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串联各组团的赣新大道,由于各组团修建意愿不一,新区管委会难以协调。二是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工程在2018年制定的《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20-2025)》方案中,已考虑往儒乐湖方向延伸,但儒乐湖新城被划为直管区后,不知何故,2019年4月调整了规划,取消了原定线路。

记者从赣江新区管委会所在的儒乐湖新城出发,驱车20公里才进入位于新祺周的新区直管中医药科创城,体会到新区产城空间的割裂,且产业和城市的发展腹地均偏小,导致直管区难以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上科学统一规划,也无从发展自身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根据区域划分,南昌市不再承接直管区学生就读,而直管区又没有优质学校、没有等级医院,导致区内就读就医难。在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中,新区直管区在人员隔离、治疗等方面力不从心,只能向南昌市寻求支持。

“内陆地区重要开放高地”名不副实。南昌综合保税区、昌北国际机场、龙头岗综合码头、昌北铁路物流基地“一区三口岸”平台全部在统筹区范围,由南昌市管理,新区管委会没有统一调度能力。新区管委会原计划在龙头岗综合码头与昌北铁路物流基地之间建设铁路专线,促进水铁、江海联运,但迟迟没有进展,导致“一区三口岸”始终未形成畅通网络。

破冰除障,凝聚共识汇合力

赣江新区发展不快、不顺,有体制机制、资源短缺等方面的问题,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原因也不容忽视。

产业布局上应统筹谋划直管区和统筹区,加快构建梯次互补、错位发展、圈层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各组团在产业基地、园区平台、要素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找准错位发展重点,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协调推进直管区生物医药产业,经开组团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临空组团航空物流等空港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军民融合产业,永修组团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共青组团纺织服务业、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出普惠制产业扶持奖励政策,按投资强度、税收贡献、成果转化、带动就业等,对区内企业叠加奖励。

整合招商资源,通过招大引强、创新赋能,促进新区产业整体提升。注重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打造中部地区总部经济聚集高地。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对标国家级平台建设要求,加强与中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打造国家级大平台、大装置,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培育创新链。

优化功能布局,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依托儒乐湖新城和中医药科创城,加快建设以5G物联专网为核心的基础网络体系和云数据中心、一体化数据平台,推动新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相互融合,打造智慧城市新高度。尽快完善新区轨道交通网络,畅通立体交通网络,助力产城加速融合。完善教育、医疗、安居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以航空口岸为引领,强化水、陆、空等口岸互联互通,空港货物借赣江黄金水岸、九江通江达海。充分发挥南昌综保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探索“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等新模式,提升新区对外开放水平。

赣江新区是迄今为止江西获批的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的一块“金字招牌”,承载着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全省应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支持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省直各部门可以学习兄弟省做法,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担当作为,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级新区先进经验,大胆改革,积极跟进,切实为新区先行先试保驾护航。南昌、九江要进一步凝聚“强新区就是强昌九”共识。赣江新区更要不用扬鞭自奋蹄,奋勇争先,主动作为。

采访中,不少专家建议应建立分级分类考核机制,加大对南昌和九江推进统筹区发展、省直部门支持服务新区发展的考核力度,同时强化对直管区发展情况考核,并将其一并纳入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理清思路、重整行装,相信赣江新区下一个五年及其更远的未来会有更精彩的绽放,留下更辉煌的足迹。

观点声音

理顺体制机制以一顺促百顺

展望“十四五”,赣江新区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尤其是在发展速度、体量、质量等方面,与其他走在前列的国家级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管理体制不顺是主要羁绊。全国与省会城市有地域重叠的12个新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由省会城市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是新区发展的成功之路。因此,赣江新区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必须彻底解决新区与省会城市南昌市以及九江的利益冲突和发展矛盾,打破固有思维逻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事续着一事成。

为此建议,赣江新区应逐步完善“省会城市托管+省直管”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让赣江新区成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南昌、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秀香

他山之石

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围绕发展定位招大引强,布局重大“引擎项目”。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世界一流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吸引了苹果、戴尔、华为、腾讯、京东、浪潮等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新区。目前,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45%,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数达到60。

湖南省湘江新区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推动智能装备、网联汽车等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智能汽车尚未“上路”的情况下,率先投资20亿元,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抢占制高点,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模式。

江苏省江北新区提出“用十年时间再造一个南京”,不仅新增一个南京的GDP,更要建设一片新主城,既包括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产业区,也包括森林公园、风光带的产城融合典范。仅“中国芯片之城”,已集聚上下游企业500多家,2020年全产业链收入超500亿元。